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5种坏汗不可小觑,汗从哪出,病从哪生,请你警惕!

2023-05-24 06:38:50 来源:上洋中医宛医生 分享到:

汗是人体排毒的有效方式,有利于经络平衡和免疫系统的健康,但并不是所有汗都是好的,根据排汗位置的不同,如果出了“病理汗液”,也预警着身体疾病!


【资料图】

中医为什么重视汗?

汗是身体的五液之一,《医碥》认为:「汗者,水也,肾之所主也。内藏则为液,上升则为津,下降则为尿,外泄则为汗」,尿和汗都是津液化生。此外,津液与血均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,津液又为血生成的重要物质,所以有汗血同源之称。

虽然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,实际上与其他四脏有密切关系。比如肺主皮毛,卫气通,津液才能上升到体表,汗才能出;脾胃是后天之本,脾胃好,汗液有源头;肝藏血,肝血充足,肝气调达,汗才能外出;肾为水脏,肾精充足,汗液才充足。

汗液是能够反映身体阴阳平衡、气血、脏腑问题的,中医可以通过「病理汗液」判断身体疾病,同时也能通过发汗来治疾病,这也是中医八法之中的汗法。

这几种坏汗要提防

那么根据临床总结出的经验,我们应该学会辨明不同汗的种类和所暗藏的身体预警,有的放矢。

①自汗——气血两亏

这类朋友出汗就是家常便饭,就是坐着不运动,外面天气不热,自己就出汗了。中医来看自汗其实是阴阳失调,腠里不固导致的,一般气弱多病、思虑过度、爱吃辛辣的人容易引发。并且常伴随疲惫、乏力、气短、畏寒等症状。

如何调理:

针对自汗,可以先进行检查,是否有慢性代谢性、消耗性疾病,比如糖尿病、结核病等。如果单纯气虚,就要生津、滋阴、益气,可以用麦冬、洋参、核桃等进行食疗。

②盗汗——阴虚

盗汗一般都是夜晚发生,很难让人不联想半夜偷盗者悄悄进屋的情景。人入睡时,头颈、背部出汗,衣服、床单全湿,一旦醒来,汗就消失。这多是因为阴虚,也有可能是卫气不足不能固护津液导致,经常伴有五心烦热、失眠、口咽干燥等症状。

如何调理:

可以用百合、雪梨、蜂蜜等食物滋阴,少吃羊肉、洋葱、葱姜蒜等热性食物。同时补充卫气,在中医指导下用沙参、麦冬、五味子、西洋参等泡水喝。也可以用浮小麦益心气收心液,配以红枣5枚水煎饮用。

③黄汗——湿热内郁

出黄汗的人,可以看到衣服领、胳肢窝等位置留下黄色印记,多为肝胆湿热内郁导致。一种是肝火旺导致肝功能减退、胆汁淤堵。西医认为是血液中的胆红素浓度过高引起,多见于急慢性肝炎、胆囊炎、肝硬化等,或者过多食用胡萝卜、橘子、柑橙等蔬果。

如何调理:

对黄汗病因、症候、治疗记载最早见于《金匮要略》,说其成因是感受寒湿从外侵入身体,病理上为寒湿久郁化热,热蒸而致。治法上需要调和营卫、通阳益气固表,一般用黄芪芍药桂酒汤和桂枝加黄芪汤调理。这种需要遵医嘱调理。

④头汗——热证

诸阳经络循与头,头汗其实就是邪气与诸阳的相抗。多数是因为上焦邪热,或者中焦湿热郁蒸导致。胃部湿热的口感口渴,大便秘结,舌红苔黄;湿热的口苦,口干不思饮水,小便不利;阳气虚脱的则出汗如珠,脸偶尔发红、发白、恶寒。

如何调理:

发黄,头汗到颈部停止,小便难地用茵陈五苓散;头汗血热的用承气汤;心中懊而头汗用栀子豉汤;热汗往来,大便难地用小柴胡汤。具体的头汗要中医辨证使用。

⑤偏汗——经络瘀堵

有的人只半个身子出汗,这种其实属于偏汗,多是因为痰瘀互结,阻滞经脉,导致邪气淤堵在经脉处。而偏汗结合口眼歪斜、说话口齿不清等表现,也可以预兆中风。

如何调理:

《医林改错》曾经记载,如果是血瘀导致可用血府逐瘀汤,也有根据近代名医秦伯未《中医临证备要》用十全大补汤加减的,临床用补阳还五汤加减的。所以具体偏汗还需要辨证施治。

标签: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亚洲仪表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1034106号-51   联系邮箱:5 516 538 @qq.com